【搖滾台中X拍謝少年】出生台中有音樂來相伴
出生台中有音樂來相伴
 
圖文/拍謝少年
 
 
 
 

曾經聽過一個說法,遊牧民族性格的人會雲遊四海、環遊世界各地,但農耕民族性格的人會選擇待在同樣的地方努力耕耘。這兩者沒有好與壞,也沒有那麼絕對,大多數人或許都是在天平兩端找尋生活的平衡,也在異鄉與家鄉之間找尋熟悉的氣味與記憶。對我們樂團兩位團員薑薑、宗翰來說,台中當然是永遠的家鄉(甚至維尼高中時也在台中住過一段時光)。雖然我們從高中畢業就去台北念書、工作,但台中永遠是我們掛記的所在,因為這裡有我們成長的記憶。

 
 

高中的時候,我們第一次接觸到台灣的獨立音樂,那時Tizzy Bac剛獲得海洋音樂大賞不久,班上同學開始在流傳他們的首張專輯 ⟪什麼都叫我分心⟫,TB當時的鼓手凱同在專輯裡獨唱了一首⟨鼓手的辛勞誰人知⟩,聽到經典的歌詞「喔靠北!click幫我調兩百,我準備開始了!」,才發現原來流行音樂可以這麼有趣,也成為我們玩團的啟蒙之一。高中生除了慘綠青春外,最快樂的時光大概就是下課後跟同學鬼混,我們常常跑去一中街的唱片行聽歌。從玫瑰、大眾、五大、光南,一直逛到那時藏身小巷裡、專賣二手專輯的元氣唱片行等。

 
 

從我們高中時期就存在的元氣唱片行,至今已經營運超過二十年。那時我們沒事就往一中街跑,隨意買個雞排配飲料填飽肚子,就把自己丟入唱片行那層層排滿CD的層架,順著編號A到Z,按圖索驥狂讀每張專輯的側標,試圖從文字中找尋音樂的蛛絲馬跡,彷彿看著文字就能想像音樂的模樣。下好離手買到專輯後興奮放到播放器裡面,認真聆聽喇叭傳出來的聲響,才發現文字所能描述的音樂是那麼有限,但沉浸在音樂裡面卻能讓我們短暫忘記高中教科書裡面八股的官樣文章,逃脫青春歲月被加諸的規訓體制。

 
 

直到我們開始玩團後,那時能讓年輕樂團演出的機會畢竟不多,我們乾脆就開始嘗試自己辦表演,讓音樂出現在各種奇怪的地方,但與其說是奇怪的地方,倒不如說是我們「生活的所在」。比方說是河堤旁、漫畫店、書店、羊肉爐餐廳、麻辣火鍋店,甚至是保齡球館等等,這些看似有點異想天開的演出場地,其實都在我們生活中佔了一席之地。在這些地方表演,因為與觀眾的距離很近,近到好像可以感受到彼此的呼吸,音樂跟觀眾心跳也彷彿被調到相同的頻率上。或許是因為這樣,我們樂團演出生涯中的第一次安可不是出現在Live House,反而是出現在台中勤美的誠品書店,那是樂團發行第一張專輯⟪海口味⟫的小巡演,時間是2012年的5月7號。

 
 
 
 
 

熱愛井上雄彥的我們,也曾經在台中東海附近的錦城漫畫店舉辦名為「厝邊倒彈」系列表演,那場演出邀請了銀巴士與我們一起共演,音牆穿透層層堆疊的紙本漫畫書牆流洩而出,也是絕無僅有的一次體驗;三年前,當我們發行 ⟪兄弟沒夢不應該⟫ 的時候,因為搭配專輯的宣傳企劃,我們與楊力州導演共同策劃了一場在中港轉運站的表演,獻給南來北往的異鄉遊子們,同時拍成紀錄短片。出乎我們意料的是統聯客運決定在車上持續播放這部紀錄片,時間長達將近一年之久。那段時間曾經搭乘客運的人大概都被強迫觀賞了這部影片。或許這一切只是想讓大家知道,在人生旅途上有音樂的陪伴,我們並不孤單。

 
 

當然,我們曾經也有過許多在台中Live House跟音樂節記憶深刻的演出,像是經營唱片廠牌GAMMA MUSIC與演出空間的老諾LIVE HOUSE曾經邀請我們與馬來西亞樂團雪糕公民共演,記憶中是我們首次與外國團一起演出;又像是搖滾台中、學生主辦的沙漠音樂節或是去年移師清水舉辦的浮現祭演出等等,這幾年來台中音樂祭在策展單位的持續努力耕耘下,不只規模日漸擴大,有了更多國際交流,同時也結合許多在地的文化特色,長出自己獨特的模樣,這樣多元混雜並存的文化正是音樂節最有趣的地方,非常期待台中的音樂節可以越來越好玩!

 
 
 
 
 
如果外縣市或海外朋友來到台中,有沒有推薦必去的地方?或者一定要體驗的事情呢?
 
 
出巡
大甲鎮瀾宮每年都有媽祖繞境,大甲也是薑薑的家鄉,咱做伙綴神明去行行。
 
踅夜市
東海、逢甲、中華路、豐原廟東夜市等,空位就緊共坐落去,青春有限消遣上要緊。
 
爬山
想悠閒健行的人可以去大坑步道,想挑戰懸崖峭壁可以去鳶嘴山。
 
看海
去海邊搧海風、吃海產,梧棲漁港、大安海灘看風車,找尋正宗海口味。
 
散步
望高寮月老廟看夜景,試膽浪漫一兼兩顧。
 
聽歌
搖滾台中、浮現祭聽團啦!
 
資料處理中